形态描述
形态特征
前泳钟体:长18—22mm。泳钟体表面光滑无棱,泳囊口无背、侧齿,腹面基部有1对长半叶状,通常向腹面弯曲的口板。体囊短,呈肾状或椭圆状,通常向腹侧倾斜。干室退化,侧管直接进入环管,接合管到达泳囊中部顶端有1条小盲管(图50)。
后泳钟体未发现。
前泳钟体:长18—22mm。泳钟体表面光滑无棱,泳囊口无背、侧齿,腹面基部有1对长半叶状,通常向腹面弯曲的口板。体囊短,呈肾状或椭圆状,通常向腹侧倾斜。干室退化,侧管直接进入环管,接合管到达泳囊中部顶端有1条小盲管(图50)。
后泳钟体未发现。
生物学
生活习性 栖息0—600m水层,但主要在200m上层。南海主要在200m上层,广泛分布于南海北部及东沙、西沙和中沙群岛周围海区。数量不多,但一年四季皆可见到;东海主要出现于0—50m上层。
国外分布
太平洋、印度洋,主要分布赤道水域,大西洋分布于墨西哥湾、比斯开湾,地中海。
其它信息
采集地点 东海(124°30′E—30°15′N),1976年6月,高尚武等;浙江南部,1987年7月,高尚武等;海南岛南部,1960年8月,于启成等;西沙群岛的中建岛、金银岛、羚羊礁海域,1978年6月,洪惠馨等。